2011年3月25日

廢除死刑?那你要不要被性侵害看看?



廢除死刑,是我這輩子絕對不可能認同的。
我知道為了這種事情在這裡發怒很無謂也很浪費時間浪費口水
因為做基金報告做到快抓狂,上噗浪又看到朋友貼了這則新聞(如下)
一氣之下決定好好來講講廢除死刑,順便讓我發洩一下現在的怒氣

學者:公開死刑犯背景 爭取認同廢死

為理性討論死刑議題,法務部今天(25日)舉辦一場研討會,與會學者專家表示,一個人會犯下必須處死的罪行,社會大眾同樣要負擔責任;因此,有學者認為,除了「結果」之外,讓民眾了解死刑犯的成長「過程」,廢除死刑才有進一步實現的可能。

學者到底為什麼會覺得公開成長過程會讓大家認同廢除死刑?
的確,一個人生下來明明什麼都不會,為什麼最後會變成罪犯,犯下許多駭人聽聞的案件?
的確,這跟他的成長過程可能有很大的關係
既然跟他的成長過程可能有很大的關係,那公開來讓社會大眾知道
你知道會發生什麼事嗎?
社會大眾會因為這公開的過程更痛恨那些讓不該是死刑犯的人變成死刑犯的人!
而那些人可能會受到社會的撻伐、遣責、排擠.....等等,這就是那些學者口中所謂的人權嗎?
結果只是讓更多人受害,對社會沒有幫助。
難道姦殺一個人這種結果不夠悲慘還要把他是怎麼被姦殺的過程巨細靡遺的讓大家了解?

法務部25日邀集學者專家與民間團體共同探討死刑議題。中央警察大學警察政策研究所所長許福生指出,在民意高度支持死刑情況下,只討論死刑是存是廢不可能獲得結論,他建議法務部,公開已槍決死刑犯的成長過程,讓大眾明白死刑犯的出現,每一個人都有責任。
許福生說:『(原音)如果從結果來看,尤其到刑案現場去看,那真的是很想把他槍斃,但是如果從整個犯罪者的生命歷程來看,從他的出生一直到變成殺人犯的話,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問題;如果說未來法務部在執行完畢後,把這些死刑犯攤開來,從學術、生命歷程的角度好好去研究,我們就會發覺在他的成長歷程,我們社會還有很多沒有注意到的,要逐步廢除死刑才比較有可能。』

看到這段的時候我很想笑
"在民意高度支持死刑情況下,只討論死刑是存是廢不可能獲得結論"
為什麼不可能獲得結論?結論就是大家要死刑存,不要死刑亡
為什麼那些學者不願面對結論,硬要把自己的理念套在普羅大眾腦上?
學者所說的就是對的?學者所說的就一定行?學者有比較厲害嗎?
而且死刑犯的出現,his馬的到底我要負什麼責任?拜託學者快告訴我!我好想知道!
不要自己警察無能無法降低犯罪率,就把責任讓大家來分擔,憑什麼?
從學術、生命歷程的角度去研究,會發覺在成長歷程,我們社會有很多沒有注意到的
你怎麼不說從治安、無辜生命的角度去研究,會發覺我們社會有更多的地方沒注意到!
治標不治本,做什麼研究都只是屁而已,放了就沒。

主張國家尚未廢死,所以應「審慎判決、執行死刑」的法務部調部辦事檢察官陳孟黎,也認為社會必須共同承擔這樣的責任,她說:『(原音)怎麼樣的民意才會走向廢除死刑?我相信如果人的進化,這其實是必然之路,就是我們身為社會的一分子,我們都不來承擔社會應該要負責的責任,而讓每個人在立足點不平等的情況下,承擔所有環境所交給他的東西。』

人的進化?那他知道犯罪者的進化嗎?
就是用更慘忍、更不人道的方法犯罪,讓更多的人受害,讓社會大眾恐慌不安
進化有好也有壞,還有更種層面,不能只單單地想著廢除死刑就是人的進化
如果是環境造就一個人變成死刑犯,那應該改進的是社會環境
不是廢除死刑公開成長過程,在那邊研究大眾不懂的東西就叫進化改進

輔仁大學法律系副教授、廢死聯盟副召集人吳志光表示,執行槍決的兩顆子彈解決了死刑犯的個人責任問題,但不能解決社會整體責任問題。他認為,廢除死刑後,大概才能讓社會真正面對我們應該要承擔的責任。

執行死刑的方法有很多,解決死刑犯不一定只用槍決,而用槍決的方式也不是最不人道
是說,這篇新聞從頭到尾講了這麼多,還是沒說社會大眾我們應該要承擔的責任是什麼?
而且如標題所示

要廢除死刑?那你要不要被性侵害看看?被姦殺看看?被毀屍滅跡看看啊?

支持廢除死刑的人或其最深愛的人
如果真要是發生了以上這些事情,還會選擇贊成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你所發表的意見要透過版主才能顯現出來,請不要擔心自己所留的意見消失不見。我一定會回覆每一個留言,但有時留言太多,如果我有遺漏,請跟我說,所以,請記得回來看看喔!(揮手) 謝謝您的合作!(鞠躬)